在2018年自己的新年新希望,我希望我能學習用簡單的白話把我的觀點寫清楚。從小到大我一直覺得,我是個善於摘要卻沒什麼想法的人,對於許多議題新聞我很少有個人的觀點,追究就底,我在思考這件事情上很偷懶,要對一件事產生一個觀點,必須經過下面的步驟:
資訊了解 ⇨ 直覺反應 ⇨ 思考內化 ⇨ 產生觀點 ⇨ 應用/行為改變
但是我往往停滯在前兩個階段,以至於在闡述我自己的觀點時,往往沒什麼自信去佐證、發表為什麼我認同或不認同,久而久之成了習慣,容易人云亦云,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在認清了自己的問題後,思考著如何踏出第一步改變這個惡性循環,而我選擇了「寫作」,原因是「能想得清楚,就能寫得清楚。」說話的當下往往會根據有限的資訊去直接反應,常常立意是為了要在群眾中宣示立場而論述;而寫作相較於說話,更需要前後邏輯呼應、架構縝密的思考,而且這樣的練習,可以幫助我這種喜歡遊走在模糊地帶的人,學習消化資訊、真正內化說出自己的想法。現階段而言,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成本最低的自我提升方式。
雖然之前就知道寫作的種種好處,在「好好學習: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」中成甲分享了他每天固定一到兩個小時用文字記錄做回顧的收穫,在「得到」的專欄中也不斷被提醒訓練寫作的重要性,但到現在才下定決心到最後一個應用階段的契機點,是今年年初我參加了「坑自己五十DIG50計畫」,我很喜歡它的標語:自己的坑自己挖,自己挖了自己埋!在群組裡每一個人會設定自己希望能建立的一個習慣,沒有硬性規定,只要在2018年底完成次數五十次就算達標,另外也必須自訂監督方式和分享每個里程碑。一個人往往會有惰性,如果有一群人能夠互相勉勵督促,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起點!
今年年初開始,我訂下了我的目標:分享50篇文章在Blogger,期望這樣的微習慣建立,能夠讓自己慢慢成為一個有自己觀點,並且能用簡單的白話解釋讓人懂的人。
2018.01.20
#Dig50計畫1
Comments